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4668阅读
  • 0回复

解脱之钥——阿姜查(by:了然)

级别: 荣誉会员
发帖
234
铜币
247
威望
201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在佛教里,我们学习佛法的主要原因,是要找到超越苦,获得宁静的方法。无论你研究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研究心智或者心理因素,只有使你从苦中解脱出来的方法,才是修持的正确方法,而不是其它什么方法。这是因为苦和苦因一直就存在于当下。

你在观想苦因时应当了解,我们称为心智的这个东西,当它静止时,那是正常状态。一旦它动起来,就有了行蕴。心中升起了喜爱,那是行蕴;升起反感,那是行蕴。有去这里那里的欲望,那是行蕴。只要你对这些蕴没有保持念住,你就很容易追逐它们,受它们影响。一旦心智有动作,就有了(世俗行蕴),就沦陷于有缘起的世界。佛陀教导我们观照的,正是这些蕴,这些心智的动态。

每当心智有动态,它都是无常,苦,非我的。佛陀要我们观察和观想这一点。他教导我们观想影响心智的行蕴。观想十二因缘:由无明而生行蕴,由行蕴而生意识,由意识而生名色,等等。

你已经在书里学习和阅读了这个主题,姑且那里说得正确,但实际发生时你却跟不上。就好象从树上落下;一眨眼你已经从树顶摔到地面,却一点不知落下时经过了多少根树枝。心智经历一个客体,受到它的吸引,突然你会感到心情好起来,却不知导致这个心情的原因与状态。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事情是按照经典上的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发生,但同时又超越了理论的局限。实际上,没有什么记号告诉你现在是无明,现在是行蕴,接下来是意识,现在是名色,等等。那样看问题的学者们,在这个过程发生时,是没有机会把那一系列名词读完的。尽管佛陀分析了意识的瞬间,描述了不同的组成部分,以便于理解。但实际发生时,更象是从树上落下来。一切发生如此快,你不会有时间计算落了多远,某个时刻身在何处。就知道自己“砰”地一下砸到地上,而且很痛!

心智里事件的发生也类似。一般来说,你经历苦时,看到的全是结果,也就是心里有苦,痛,悲哀,绝望。你实际上并不知道它从哪里来,那个你从书里是找不到的。书里没有哪里会描述你那个苦的详细情形和苦的原因。尽管现实按照经论中描述的过程进行,但那些只读书,却从来没有超越书的人,是不能够在事件实际发生时把握它的。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居留于“知觉”,只是观察事物的升起。你一旦训练你的意识能居留于“知觉”,一旦探索了心智,对心智与心理因素的真相获得了洞见(又译内明),你就会把心智看成非我。

你会发现一切思维与物质形态终究是必须放下的,你会清楚地看到,执取或者给予不必要的重视,是愚蠢的。(选自(泰)阿姜查 著  赖隆彦 译《关于这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