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4491阅读
  • 0回复

请师父有时间解答一下正念正智(by:弘应)

级别: 荣誉会员
发帖
234
铜币
247
威望
201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一○二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伽梨隶讲堂,时,多有比丘疾病。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觉,往至伽梨隶讲堂,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坐已,告诸比丘:“当正念正智以待时,是则为我随顺之教。比丘,云何为正念?谓比丘内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外身身观念处、内外身身观念处,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法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是名比丘正忆念。云何正智?谓比丘若来若去,正知而住,瞻视观察,屈申俯仰,执持衣鉢,行、住、坐、卧、眠、觉,乃至五十、六十,依语默正智行,比丘,是名正智。如是,比丘,正念正智住者能起乐受,有因缘,非无因缘。云何因缘?谓缘于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乐受观察无常,观察生灭,观察离欲,观察灭尽,观察舍彼,观察身及乐受无常,乃至舍已,若于身及乐受贪欲使者永不复使。如是,正念正智生苦受因缘,非不因缘。云何为因缘?如是缘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苦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苦受观察无常,乃至舍,于此及苦受瞋恚所使,永不复使。如是,正念正智生不苦不乐受因缘,非不因缘。云何因缘?谓身因缘,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彼不苦不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彼身及不苦不乐受观察无常,乃至舍,若所有身及不苦不乐受无明使使,使永不复使。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厌离,于受、想、行、识厌离,厌离已离欲,离欲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乐觉所觉时  莫能知乐觉  贪欲使所使  不见于出离

  苦受所觉时  莫能知苦受  瞋恚使所使  不见出离道

  不苦不乐受  等正觉所说  彼亦不能知  终不度彼岸

  若比丘精勤  正智不倾动  于彼一切受  黠慧能悉知

  能知诸受已  现法尽诸漏  依慧而命终  涅槃不堕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跋祇人间游行,到鞞舍离国庵罗园中住。
  尔时庵罗女闻世尊跋祇人间游行,至庵罗园中住,即自庄严,乘车出鞞舍离城,诣世尊所,恭敬供养。诣庵罗园门,下车步进,遥见世尊与诸大众围绕说法。
  世尊遥见庵罗女来,语诸比丘:“汝等比丘,勤摄心住,正念正智。今庵罗女来,是故诫汝。云何为比丘勤摄心住?若比丘已生恶不善法当断,生欲方便,精进摄心;未生恶不善法不令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修习增满,生欲方便,精勤摄心,是名比丘勤摄心住。云何名比丘正智?若比丘去来威仪,常随正智,回顾视瞻、屈伸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语默,皆随正智住,是正智。
云何正念?若比丘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是名比丘正念。
是故汝等勤摄其心,正智正念,今庵罗女来,是故诫汝。”
  时庵罗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
  尔时世尊为庵罗女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尔时庵罗女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唯愿世尊与诸大众,明日受我请中食。”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庵罗女知世尊默然受请已,稽首礼足,还归自家,设种种食,布置床座。晨朝遣使,白佛时到。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诣庵罗女舍,就座而坐。时庵罗女手自供养种种饮食。食讫,澡漱、洗钵竟,时庵罗女持一小床坐于佛前,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为庵罗女说随喜偈:“

施者人爱念,多众所随从,
名称日增高,远近皆悉闻。
处众常和雅,离悭无所畏,
是故智慧施,断悭永无余。
上生忉利天,长夜受快乐,
尽寿常修德,娱乐难陀园,
百种诸天乐,五欲悦其心。
彼于此人间,闻佛所说法,
为善逝弟子,乐彼受化生。”  

尔时世尊为庵罗女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关于正念正智那一段,还是不太明白,请师父慈悲开示,谢谢!



师父:正念是专心于自己所修四念处的法。

正智是保持正确的见解,如:相信因果,三世等世间真理,还有保持无常、苦、无我、四圣谛、十二因缘等和所修证的解脱智.

你仔细看会发现这段经文的定义实际上没有解释清楚正智到底是什么。
正智也是八正道里的正志、正思维。杂阿含经785经中解释为:

何等为正志?
谓正志二种:有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志有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
谓正志出要觉、无恚觉、不害觉,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
何等为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是名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正智】
梵语 samyag-jn~a^na,巴利语 samma^-n~a^N!a。<一>指契于正理之智慧,为“邪智”之对称。即离凡夫外道之邪执分别及二乘人之偏执,契于中道妙理者。在因明中,则指真现量与真比量,系梵语 jn~a^na 之意译。据因明入正理论载,即如实量知诸法的自性差别之智,为离染缘以到达涅槃之智慧。(大智度论卷三、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往生论注卷下(昙鸾))
 <二>指无学位所成就之无漏尽智及无生智。系无学十支之一。俱舍论卷二十五(大二九·一三三下):“正脱正智其体是何?颂曰:‘学有余缚故,无正脱智支,解脱为无为,谓胜解惑灭,有为无学支,即二解脱蕴,正智如觉说,谓尽无生智。’”此正智即以尽智、无生智为体,唯无学位能成就之。就见与智之宽狭而言,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七所说,于有漏及无漏之十智中,尽智与无生智属无漏智,其余之世俗智、法智、类智等八智皆摄于无漏正见。成实论卷十六见智品则谓,正见与正智一体而无差别。(中阿含卷四十七“五支物主经”、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四、顺正理论卷七十三、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五)
 <三>三乘人所修之无漏根本智及后得智。据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二载,正智有二种:(一)唯出世间正智,即声闻、独觉等二乘菩萨通达真如之根本智。(二)世间出世间正智,声闻、独觉以最初之正智通达真如后,由此后所得之世间的出世间正智,亦即能分辨一切差别相之后得智。(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唐译摄大乘论释卷五、三无性论卷上、辩中边论卷中)
FROM:【《佛光大辞典》(新版)】


正念是正确的专注(专注于四念处)。
正智是智慧是正确的认识(实证)、正确的见解。
正见好似也能属于正智范畴